首页 资讯 正文

(乡村行·看振兴)风沙里长新绿:兴安岭深处花果飘香

体育正文 23 0

(乡村行·看振兴)风沙里长新绿:兴安岭深处花果飘香

(乡村行·看振兴)风沙里长新绿:兴安岭深处花果飘香

中新网兴安盟5月21日电 题:风沙(fēngshā)里长新绿:兴安岭深处(shēnchù)花果飘香 入夏,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处处生机盎然。记者从突泉县城区出发,向东南方向驱车(qūchē)40余公里,抵达太本林场。站在高处远望,一丛丛新绿蔓延(mànyán)铺展(pūzhǎn),尽收眼底。 40多年(duōnián)前,太本(tàiběn)林场所在地植被稀疏,一片荒凉,肆虐的(de)风沙严重侵蚀着周边的农田。1971年,为响应国家加快森林资源培育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号召,突泉县成立了太本林场。 太本(tàiběn)林场的土壤主要为沙土和碱土,地下水资源匮乏。而我国特有(tèyǒu)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,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(fángfēnggùshā)、绿化荒山、保持水土等生态防护功能。 于是,太本林场(línchǎng)种植了2.2万亩文冠果树。“文冠果树耐(shùnài)干旱、耐贫瘠、抗风沙(fēngshā),根系特别发达,在(zài)山地、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区均能成长,甚至在裸露的岩石缝隙中也能生长发育、开花结果。”太本林场场长汪义有介绍说。 同时,林场积极推广“灌木(guànmù)两行一带造林”,雨季大量采用“容器袋造林”等治沙造林的新技术,使林木成活率达到90%以上(yǐshàng)。 图为采茶工人正在采茶。 曾令刚(cénglìnggāng) 摄 时下,文冠果树进入采茶期(qī),林间(línjiān),随处可见采茶工人(gōngrén)忙碌的身影。他们或捻或挑,将一捧捧嫩绿的花蕾装进桶里,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。 “我家就在附近,农闲时来这里采茶(cǎichá),一天能挣近200元,一个采茶期可以赚3000多元(duōyuán)。”采茶工人姚春香告诉记者。 突泉县众鑫林业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凤海介绍,文冠果树浑身是宝,5月中旬开始采茶,从花蕾到嫩芽,再到嫩叶,一直可以(kěyǐ)采摘到5月末。“现在每天(měitiān)平均(píngjūn)可采50斤左右的花蕾。” 清晨采摘(cǎizhāi)的文冠果花蕾鲜嫩、水分充足。茶艺师们趁着新鲜(xīnxiān),及时(jíshí)对采摘的花蕾进行杀青、摊晒、炒干、提香等工序,以保证茶叶的品质。 图为工人正在进行文冠果茶提香。 曾令刚(cénglìnggāng) 摄 “采摘回来(huílái)后,我们进行分类制茶,有花蕾茶、芽茶和叶茶。一般来说,6斤(jīn)鲜茶才能制出(zhìchū)1斤成茶,所以市场价值比较高。”茶艺师刘婷婷介绍。 以茶为(wèi)“媒(méi)”,点叶成“金”。突泉县把文冠果树产业作为壮大林业经济的重点产业,引进先进加工设备(shèbèi),拓展产品销售渠道,持续延伸产业链条。 图为各类文冠果产品。 曾令刚 摄(shè) 文冠果茶、文冠果油,以及含有文冠果成分的(de)保健品……走进东风林场的文冠果基地,展厅(zhǎntīng)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冠果产品。 “文冠果一般头年栽苗,第三年(dìsānnián)见花,第五年挂果率达95%以上。合理管理后,产量(chǎnliàng)还会迅速上升(shàngshēng)。种植1亩文冠果,盛果期产出的叶茶、花茶、食用油等(děng)年总产值在1.5万元以上。”刘凤海自豪地说,种一次,收获期可延续100年以上。 从发现文冠果(wénguānguǒ)树到种好文冠果树,再到开发文冠果的多重价值,突泉县累计推广种植文冠果树7.5万亩,在(zài)有效治理(zhìlǐ)生态环境的同时,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(shíxiàn)路径,真正实现了从缤纷烂漫的“文冠花海”到硕果累累的“文冠丰收”。(完)
(乡村行·看振兴)风沙里长新绿:兴安岭深处花果飘香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